命题公式分类
| 重言式 | |
|---|---|
| 术语名称 | 重言式 |
| 英语名称 | tautology |
| 别名 | 永真式 |
| 偶然式 | |
|---|---|
| 术语名称 | 偶然式 |
| 英语名称 | contingency |
| 别名 | 仅可满足式, 可真可假式 |
| 矛盾式 | |
|---|---|
| 术语名称 | 矛盾式 |
| 英语名称 | contradiction |
| 别名 | 永假式, 不可满足式, unsatisfiable formula |
| 可满足式 | |
|---|---|
| 术语名称 | 可满足式 |
| 英语名称 | satisfiable formula |
根据命题公式在全部解释下的真值行为,可以将命题公式分为重言式(tautology)、偶然式(contingency)、矛盾式(contradiction)三大类;或者分为可满足式(satisfiable formula)和不可满足式(unsatisfiable formula)两大类。
分类
重言式
重言式(tautology)/永真式,指在所有解释中,一个命题公式 [math]\displaystyle{ \phi }[/math] 的真值都为真。 此时任意指派 [math]\displaystyle{ \sigma }[/math] 都满足这一公式,即 [math]\displaystyle{ \sigma\vDash\phi }[/math] ,记作 [math]\displaystyle{ \vDash \phi }[/math] 。
偶然式
偶然式(contingency)/仅可满足式/可真可假式,指在所有解释中,一个命题公式 [math]\displaystyle{ \phi }[/math] 的真值在有些解释下为真,在有些解释下为假。
矛盾式
矛盾式(contradiction)/永假式/不可满足式,指在所有解释中,一个命题公式 [math]\displaystyle{ \phi }[/math] 的真值都为假。 此时任意指派 [math]\displaystyle{ \sigma }[/math] 都不满足这一公式 [math]\displaystyle{ \sigma\nvDash\phi }[/math] ,或者说满足这一命题公式的否定 [math]\displaystyle{ \sigma\nvDash\lnot\phi }[/math] ,记作 [math]\displaystyle{ \vDash \lnot\phi }[/math] 。
可满足性分类
可满足性
可满足性(satisfiability)指对一个命题公式“存在满足这个命题公式的指派”这一性质。
可满足式
可满足式(satisfiable formula)或可真式,是至少在一个解释中真值为真的命题公式。包括重言式和偶然式。
不可满足式
不可满足式(unsatisfiable formula)指在所有解释中都真值为假的命题公式。与矛盾式为同义词。
其他
可假式
可假式指至少在一个解释中真值为假的命题公式。包括偶然式和矛盾式。
琐事
命名
英语 “tautology” 一词,来自古希腊语 “ταὐτολογῐ́ᾱ tautologĭ́ā” ,原为修辞学术语,指用不同词语或表达重复相同含义,或语义重复的冗余修辞,后来进入哲学的逻辑学中,并进一步借用到数学上。[1] 因此中文译者取“重复地说,反复地说”的意思,译为“重(chóng)言”[2]。
此外,这个翻译与《庄子》“以卮言为曼衍,以重言为真,以寓言为广”一句中的“重言”(读作 zhòng 言,指值得尊重者之言)同形纯属巧合,词源无关。不可以因为词典中有这个同形词产生读音错误。